GYTA53-24B1
2025年8月4日,安徽飞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对GYTA53-24B1型光缆进行专项测试,重点验证光纤模场直径(MFD)与截止波长(λcc)两项核心参数。测试依据YD/T 901-2001及IEC 60793-1-45:2001标准执行,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符合行业规范,为光缆在长距离传输场景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。
一、测试标准与方法解析
1. 模场直径(MFD)测试依据
模场直径是单模光纤基模能量分布的空间范围,直接影响耦合效率与弯曲损耗。本次测试采用远场可变孔径法(参考IEC 60793-1-45:2001),通过测量不同孔径下的光功率分布,计算得出MFD值。测试波长选择1550nm,符合长途通信系统常用波段要求。
2. 截止波长(λcc)测试标准
截止波长定义为单模光纤仅支持基模传输的好短波长。测试依据GB/T 15972.44-2017《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4部分:截止波长》,采用22m非成缆光纤样本进行测量,确保结果反映光纤本体特性。
二、GYTA53-24B1光缆参数实测数据
| 测试项目 | 标准要求(B1类光纤) | 实测值 | 合格判定 |
模场直径 | 9.0-9.5μm | 9.23μm | 合格 |
截止波长 | ≥1260nm | 1310nm | 合格 |
光纤直径公差 | ±1μm | 125.1μm(均值) | 合格 |
1. 模场直径测试细节
测试设备:光纤模场直径分析仪(分辨率0.1μm)
关键步骤:
光纤端面经研磨抛光后,置于测试仪载物台;
通过可变孔径光阑扫描远场光强分布曲线;
采用好小二乘法拟合基模能量分布范围,计算MFD。
2. 截止波长测试流程
样本制备:截取22m未成缆光纤,两端熔接标准连接器;
注入条件:光源波长1310nm,输出功率-3dBm;
数据采集:记录传输功率随波长变化曲线,确定λcc阈值。
三、光缆结构与性能适配性分析
GYTA53-24B1光缆采用层绞式松套管结构,其设计对参数达标起到关键作用:
光纤保护:松套管内填充防水化合物(纤膏),减少弯曲应力对模场分布的影响;
机械增强:磷化钢丝中心加强件(抗拉强度≥1800MPa)确保光缆抗压性能,避免外力导致光纤变形;
阻水设计:双面涂塑钢带(PSP)与阻水纱协同作用,防止潮气侵入影响光纤光学特性。

四、质量管控与测试验证
1. 生产环节控制
拉丝工艺:光纤预制棒经1550nm波长退火处理,降低折射率分布不均风险;
成缆参数:松套管绞合张力控制在±5N范围内,确保光纤余长率5%-7%。
2. 成品复检机制
抽样比例:按GB/T 2828.1标准执行AQL 0.65级抽样;
检测项目:除MFD与λcc外,增加光纤偏振模色散(PMD)测试(≤0.2ps/√km)。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
长途干线传输:适用于G.652.D光纤兼容的C波段(1530-1565nm)DWDM系统;
城域网扩容:支持100G及以上速率传输,链路衰减≤0.25dB/km(1550nm);
工业环境部署:通过-40℃~+70℃高低温循环测试,保障极端气候下性能稳定。
结语
本次测试验证了GYTA53-24B1光缆在模场直径与截止波长参数上的可靠性,其性能表现符合通信网络对单模光纤的严苛要求。安徽飞扬通信将持续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,为光通信领域提供高稳定性解决方案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
